张怀承教授接受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咨询
2021年7月3日,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邀请了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张怀承教授来3044am永利集团指导工作。我们按照中心主任戴茂堂的安排,借此机会采访了张怀承教授,主要就如何办好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这一问题咨询了张教授的建议。
采访之初,由3044am永利的两位研究生向张怀承教授介绍了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以及最近的的研究动态。本学期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已开展两次学术工作坊活动,分别以“道德与文明的多样性”和“德治和法治的关系”为主题,主要探讨了何谓道德、何谓文明、道德是何种特殊的文明形式、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如何等问题,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随后,研究生们就一些具体问题向张怀承教授进行了访谈和咨询。
首先是关于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该如何定位的问题。张怀承教授指出,基地首先要重视科学研究,并且要明确自己科学研究的特点,要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成果,通过自身的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基地科学研究的特点可以通过基地的名称鲜明地表达出来。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名称是“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这就表明该基地研究的是道德与文明的关系,而不是与文化等其他范畴的关系。虽然文明和文化都是人脱离野蛮之后,不断向着有理想的人发展的结果,但文化只是一种现象,而文明本身就含有一种价值标准,并且这种价值标准是积极的、正向的。文明的范围比道德更广,道德包含于文明。但文明如果没有道德的支撑,没有道德作为一种价值基础或核心理念,那么文明就是不值得肯定的。由此可见,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对自身的定位是很准确的,并且开展的研究也紧紧围绕自身的主题和特点。
第二个是关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问题。张怀承教授指出,人文学科的研究核心就是理论研究,哲学作为研究形而上的理论的人文学科,其理论研究具有超越性,但不能因此而忽略哲学理论研究对现实社会和实践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实践引入自身,用哲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再用实践的经验回到自身检验理论,完成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现自身的超越。因此,哲学研究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再者,哲学作为形而上的研究,同时也包括了对世界发展变化的关注。哲学理论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始终以解决当下时代的问题为自身的目标,不能试图用一成不变的理论解决不断产生的新问题,这是没有意义的。哲学研究自身的超越性也要求哲学理论对时代的问题的回答具有前瞻性。哲学研究也只有从对世界变化的关注中才能抽象出现象背后的一般本质。最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来看,哲学是实践性的。从实践中来,最后要到实践中去。哲学要发现世界中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再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哲学要在通往人类理想的众多途径中找出最适合人类的道路,使人类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接下来是关于在基地建设中要重点关注哪一方面的问题。张怀承教授指出,在基地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队伍建设。基地不仅要有在自身研究领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资深专家和学者,而且要建设人才梯队,在每个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都要有能够进行专项研究的人才,这样,基地的发展就会有更多的方向可以选择。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还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要有研究的联系和研究的影响。基地内部的人才要把自身的特长和基地的特点联系起来,使基地的特点更加突出、更加明显,基地的优秀成果要积极和外界分享,增加基地的影响力。同时,基地也要积极吸收外界的优秀成果,多邀请外界的专家和学者到基地交流。让优秀成果走出去,把经验智慧请进来。
张怀承教授再一次强调要关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自身的特点和持续发展的问题,因为这是所有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基地的特点和持续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基地要学会组织研究成果,既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和特点,也要将人才的优势和特点同基地的特点和发展联系起来。用人才支撑基地,用基地充实人才,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最后张怀承教授表达了对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的深切期望。他希望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能够被打造成湖北省伦理学研究的重镇,成为团结和联合湖北省同行的坚实基地。他更希望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能够成为在全国伦理学界都非常具有影响的研究基地,成为全国伦理学研究的重镇。
采访结束之时,两位研究生表达了对张怀承教授传授基地建设经验的衷心感谢。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成立时间更长、建设和研究经验更丰富,这次采访对于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撰稿人:宋梓豪,审核人:戴茂堂,阮航)